重點不在你一年賺多少,而是10年後你靠什麼賺錢

14955932013670.jpg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前幾天無意間陷入一對母子的爭執之中,事情是這樣的。


這個兒子呢,大學剛畢業,對於未來一片茫然,有好幾位同學都去澳洲遊學打工,於是他也躍躍欲試,想在進入職場前來段人生的壯遊。這位媽媽對於兒子要出國遊歷基本上是贊成的,但覺得好好一個大學生為何要去國外當工人或屠夫,深感不解。她希望兒子出國留學拿個學位,或至少去念個語言學校,把英文練好,而不要去作苦力。





兒子聽了很不爽,他覺得職業無分貴賤,靠勞力賺錢有何不對,媽媽的想法實在不符合潮流,於是母子兩人互不相讓。原本想默默逃走,卻晚了一步。媽媽突然指著我說:你看Bryan當年出國留學,現在發展多好,你不是也說要向他效法嗎?兒子說:拜託~媽,人家Bryan部落格都寫了,要一邊工作一邊體驗人生,而且他以前也做過妳所謂的卑賤工作啊~(他說的是這篇:一邊工作一邊體驗人生,才是真正的壯遊)


接下來的場景,你大概可以想像了,基本上就是母子兩人四隻眼睛望著我,等我表態。我現在完全可以體會為什麼政客總是愛講那句:這個問題有賴大家共同研究、理性協商(基本上有講等於沒講)!


首先(我清了一下喉嚨),我也覺得職業確實不分貴賤,靠自己的勞力光明磊落地賺錢沒啥不好(媽媽皺了一下眉頭)。但是(這時換兒子眼睛睜大),關鍵不在於今天要不要去遊學打工,而在於你的職場之路能不能「持續進化」?這才是你媽擔心的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接下來,我大致說了我對職場選擇的思考方式,雖然是處於龐大壓力下臨時掰的,但說完我自己都覺得挺有道理的,所以趁著還有記憶,把它寫下來。簡單地說,一個理想的職涯選擇,有兩件事情很重要:一是「槓桿」,二是「彈性」。「槓桿」讓你每投入一分,獲得一分以上的收穫;至於「彈性」則強調,每個選擇都該讓你的路越來越寬廣,而非越來越狹窄。


部分人選擇工作,把眼前的薪資福利列為關鍵考量,卻忽略了一件超級重要的事情,就是你為這份收入付出了多少成本?這是一個簡單的投資報酬觀念。(報酬/投入)的比值,就是所謂的槓桿。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當然希望這個槓桿值(也就是投資報酬率)越來越高。另一方面,我們也希望在職場上的選項能夠越來越多,不要為年齡增長而卡在特定的產業與職位,老了之後哪都不能去,只能硬撐到領退休金為止。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下一頁

1/2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