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條件但有原則的愛——母愛

周末我帶孩子去超市時看見一個小男孩在纏著媽媽哭鬧,仔細一聽:是媽媽不允許孩子亂買零食,這位媽媽一怒之下沖孩子嚷嚷:「你怎麼這麼不聽話啊,你再不聽話媽媽就不喜歡你了!」男孩的哭聲並沒有就此停住,反而哭的更大聲。媽媽終於氣急敗壞地發了狠話:「你還哭,你再哭媽媽就不要你了!,你自個兒在這裡哭吧!我不管你了,我走了」,媽媽果真轉身而去,小男孩發了瘋一樣猛地追上去,緊緊地抱住媽媽的大腿,一邊聲嘶力竭地喊道: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媽媽!』,一邊繼續哭得痛徹心扉。媽媽拍了一下孩子的腦袋:「別哭了,趕緊走。」

 

「你再這麼不聽話,媽媽就不喜歡你了!」

「你再這麼調皮搗蛋,媽媽就把你送人了!」

「你再不好好學習,媽媽就不要你了!」

 

我們總是有意無意地對孩子說出類似的話語,也許我們的初衷是好的:希望孩子聽話,不調皮搗蛋、好好學習,但我們採取了錯誤的方式:用「媽媽的愛」作為威脅工具和懲罰手段!

 

可是這些話對孩子來講,卻像一把利劍,傷人又傷心,言下之意就是:如果我沒有達到媽媽的要求,媽媽——這個我最親近最信賴最喜歡、我作為全部依靠的人,她就不再愛我了,我將失去媽媽的愛,甚至媽媽!

 

愛是無條件的接納,並著眼於光明處。所謂無條件的接納就是無論孩子是什麼樣子,不管孩子身上有多少優點和缺點,父母都要接受孩子並支持孩子。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然而實際情況是我們只接納孩子表現好的一方面,或者說,只接納孩子滿足我們要求的那一面。我們希望孩子學習好,如果孩子學習好,我就接納;我們希望孩子活潑,如果孩子活潑,我就接納……,否則我們就很難心平氣和地坦然接受。

 

這樣的愛是「有條件的愛」,條件就是:只有當孩子達到我們的標準時,媽媽才愛你;不然,我們就發狠話:媽媽不再愛你了,媽媽不要你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拿破崙.希爾,這個名字在美國可是說是家喻戶曉,他在人際學、創造學、成功學等領域比戴爾.卡耐基有著更高的地位,他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勵志成功大師,他被稱為「百萬富翁的創造者」。

 

拿破崙.希爾在他的著作《人人都能成功》一書中寫道:「我的繼母造就了我,因為她深厚的愛和不可動搖的信念激勵著我努力成為她相信的,我能成為的那種孩子」。

 

拿破崙.希爾小時候是一個淘氣的、狗都嫌的孩子,他的父親在向他繼母介紹他時說:「這就是拿破崙,是希爾兄弟中最壞的一個。」但他的繼母卻溫柔地說:「這是最壞的孩子嗎?完全不是,他恰好是這些孩子中最伶俐的一個,而我們所要做的一切,無非是把他所具有的伶俐品質發揮出來。」繼母正是通過這種無條件接納孩子的真愛,讓拿破崙了建立安全感和自信心,建立對他人對世界的信任感,從而慢慢走向成功。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前蘇聯教育家傑爾任斯基說過:「誰愛孩子,孩子就愛她,只有愛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好孩子,不懂得愛學生的人,不配當老師,不配進入教育的聖殿。」孩子最喜歡愛她的人,也只有愛才能培養他,當孩子看到並感覺到父母對自己的愛的時候,他會努力聽話不惹父母生氣。

 

父母對孩子的愛應該始終如一,而且要讓孩子明白:父母對他的愛是不變的,不管他有哪些缺點,不管他做了什麼事,不管他犯了什麼錯誤,爸爸媽媽都會永遠愛他!

 

無條件的愛並不等於無原則的溺愛和縱容。

 

錯誤的懲罰方式之一「收回媽媽的愛」

孩子犯了錯就要付出愛的代價,媽媽的愛將被收回,當孩子聽到這樣有口無心的話,他會感到非常恐懼,他會擔心,他會失去「安全感」,在此後的日子裡,他會不斷地反覆試探和驗證「媽媽是否愛我」,如果我怎麼樣,媽媽是不是就不愛我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6歲前「安全感」對於孩子來說很重要,安全感是一個人心理健康的基礎,是自信和信任他人的基礎,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常常感到孤獨、受冷落、不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容易逃避問題、嫉妒別人等,所以不要讓孩子感覺到犯錯之後就失去了媽媽的愛,要讓孩子知道,即便你沒有達到爸爸媽媽的標準,我們依然愛你,這種愛是無條件的,但是,是有原則的。

 

有原則的愛是怎樣的?比如孩子吐口水,說髒話、偷東西、攻擊他人、傷害他人、不遵守社會秩序、無節制地提出物質要求等等,對於孩子的這些不良行為和不合理要求,家長確實不能縱容,這就是原則。如果聽之任之,或者助紂為虐,那就變成「無原則的溺愛」。當孩子做錯事,放錯誤時,我們依然愛孩子,但是我們不能縱容,我也要耐心地引導和幫助改正。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下一頁

1/2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