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夜的十四個習俗,你一定要知道

除夕夜守歲也是一項流傳久遠的習俗,早在西晉《風土記》中就有明確記載:「終夜不眠,以待天明曰守歲。」傳說守歲是為了防止一種獨角獸的侵害,而這種獨角獸最怕火光、紅色和聲響,所以人們就在除夕夜穿紅衣、點紅燈、貼紅紙、放煙花炮竹,焚香祈禱,徹夜不眠,也就有了「守歲」習俗。《帝京歲時紀勝》記載:「高燒銀燭,暢飲松醪,坐以達旦,名曰守歲,以兆延年。」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許多地方也稱除夕夜叫「吉祥夜」。在這個晚上,無論大人抑或是小孩,都要說吉祥話,不可說晦氣話、髒話和不敬之語,否則一年都要倒楣。因此,歡歡喜喜、和和氣氣、團團圓圓,是除夕夜的最大主題。

7) 開燈睡覺

除夕晚上睡覺的時候,是不能關燈的,只能到年初一天亮才能關燈。除夕整個晚上,家裡一般都不關燈,特別是供養祖先的屋子更是不能關燈。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8)  忌打碎器物

除夕還有忌打碎器物的習俗。民間認為如果這一天打破碗碟杯盤,則意味著新一年會有「破運」。有時不小心在這天打碎杯盤,長輩會趕快用紅紙包起來並口念「歲歲(碎碎)平安」等吉祥語來補救。民間認為,將紅紙包起來的碎片放在神案上數天,即可化解可能的災難。所以,人們在除夕這天為了博個好彩頭,都會慎言謹行,以求得一個吉祥如意年。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9)  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屬於楹聯的一種,是一種獨特的文學形式。這副世界上最早的春聯,「三陽始布,四序初開」記載在莫高窟藏經洞出土的敦煌遺書上,撰聯人為唐人劉丘子,作於開元十一年(723年)。百姓春節貼春聯的民俗從明代才開始盛行,潮流發源地是南京。現在江南地區百姓講究在大年三十上午貼春聯。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10)  貼年畫

年畫,和春聯一樣,起源於「門神」。隨著雕板印刷術的興起,年畫的內容已不僅限於門神之類,而漸漸把財神請到家裡,進而在一些年畫作坊中產生了《福祿壽三星圖》、《天官賜福》、《五穀豐登》、《六畜興旺》、《迎春接福》等彩色年畫,以滿足人們喜慶祈年的美好願望。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11)  貼窗花

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託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剪紙在我國是一種很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也被稱其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誇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願望表現得淋漓盡致,將節日裝點得紅火富麗。

 

 

12)  貼福字

春節貼福字,是中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春節貼「福」字,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也是對美好未來的祝願。「福」字究竟該怎麼貼沒有統一的標準。

 

 

13)  零點必須回家

團圓的年夜飯在一片歡聲笑語中吃完,一家人就會圍坐在電視機旁收看春節聯歡晚會,或者到親戚家串門聊天,但必須在零點前回到家。一到零點,一家人要全部在家「守歲」,當鐘錶的指針走過12點後,人們就會燃放早已準備好的鞭炮,慶祝新年的到來。

 

 

14)  燃爆竹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上一頁

2/2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