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發脾氣,家長這5個做法會讓孩子脾氣越來越壞,你會怎麼做?

案例一:

「媽媽,我還想再看一會電視。」「不行,你已經看了一個多小時了,太晚了,明天還要上學呢。」「不要,我還想再看一會兒!」「你這孩子,煩死了,怎麼說都說不聽啊?再吵以後都不給你看了。」孩子「哇」地哭開了,讓本來就因為工作而焦慮的家長瞬間崩潰。

案例二:

「爸爸,我想聽故事。」「乖,我正加班呢,你去找媽媽吧!」「媽媽,爸爸讓你給我講故事。」「媽媽還得做家務,寶寶自己看好不好?」孩子一臉失望地走開,不一會兒,就大聲地哭起來,讓正忙碌著的爸爸媽媽焦躁不已。

作為家長,大家對這些情景都很熟悉,應對孩子鬧情緒是每個家長的必備技能。但是,我們也可以觀察到,孩子發脾氣時,家長的應對措施很多時候都是錯誤的,這些方式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1、「粗暴」式制止

孩子情緒不好發脾氣時,往往伴有哭鬧、撒潑、摔東西等行為,很多家長缺乏耐心,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孩子一鬧就發火,不分青紅皂白責駡孩子,企圖阻止他們鬧情緒。這種方法簡單粗暴,雖然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不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家長在呵斥孩子時,孩子會因為害怕而停止發脾氣,但內心的需求和情感並沒有得到滿足,負面情緒只是被暫時壓制。長此以往,心思敏感的孩子會覺得自己不被父母認可,越來越膽小、懦弱,而天生比較叛逆的孩子則會越來越「皮」,為了「逼迫」父母妥協,越罵越鬧,難以管教。

2、「妥協」式制止

孩子發脾氣時,多半是有需求,要麼是物質,要麼是情感。這時候孩子會通過情緒化的行為如哭鬧、撒潑打滾、摔東西等給大人形成一種「脅迫」式精神壓力。有些家長比較寵溺孩子,見不得孩子哭,容易妥協,孩子要什麼給什麼。這種縱容行為會導致孩子形成一種習慣,不利於培養他們內斂、沉穩的品格。另一方面,孩子缺乏是非觀念,如果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家長也縱容,會讓孩子形成不分是非、以自我為中心的自私性格。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3、「誘哄」式制止

這種方式其實是「妥協」式制止的一個「升級版」。家長不會縱容孩子,而是通過轉移孩子的注意力來制止孩子發脾氣。例如孩子想要買玩具,家長就通過給孩子講笑話、帶孩子吃零食等方式將孩子對玩具的需求轉移到別的地方。這種方法雖然會取得一時效果,但孩子的實際需求並沒有被滿足。總是用這種方式對待孩子,孩子將不再信任家長,甚至拒絕跟家長溝通,難以管教。

4、「冷暴力」式制止

一些家長在孩子發脾氣時,既不斥責孩子,也不縱容孩子,而是將孩子晾在一邊不管不顧。孩子怎麼哄勸都不聽時,給他們適當的空間讓自己冷靜下來不失為一種好方法,但這不意味著不聞不問。不聞不問實際上是一種「冷暴力」,他們不去關注孩子的情感需求,而是對孩子的要求不以為然,甚至嗤之以鼻。這樣一味冷處理,孩子會覺得自己不被重視,不被父母喜愛,可能會為了取悅家長不斷壓抑自己的天性和需求,或者是厭惡家長,情感冷漠,形成惡劣的親子關係。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5、試圖講大道理

孩子發脾氣時,情緒非常差,聽不進家長的說教,家長越講道理,孩子脾氣越大。孩子會認為家長給自己講道理其實是滿足自己的要求的前兆,家長講的什麼並不重要,他們只會覺得自己要「勝利」了,會變本加厲的哭鬧,從而養成用鬧情緒來滿足要求的壞習慣。

從上我們可以看出,家長們這些錯誤的做法,都意在「制止」而不是「疏導」。家長應當瞭解孩子的真正需求,而不是一味以「孩子不鬧」為目的,這非常不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但不制止不意味著不去糾正,縱容他們發脾氣。

1、情緒化嚴重,不容易控制自己

孩子不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家長如果不適當進行干預,任由孩子亂發脾氣,時間長了,孩子的脾氣會越來越暴躁,而且還會影響他們的社交關係。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下一頁

1/2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