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信哲,告別「情歌王子」

情歌是有時代感的。「情歌王子」時代的張信哲吟唱永恆和熾熱,如今,他要表達的是另一種觀點——既然沒有永恆,那麼或許可以退而求其次,把剎那當作永恆,這也不失為一種愛情上的樂觀主義。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因為愛如潮水

對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滾石唱片來說,把張信哲打造成「情歌王子」是件冒險的事。

1987年,張信哲還在台北基督書院讀大二,因為是教會學校,學生經常要唱些基督教讚美詩,由此而生的歌詠比賽也是一場接著一場。一次,張信哲也參加了比賽,站在台上唱了一曲《Understanding Heart》,他嗓音清亮,一開口就驚艷了台下的觀眾和評委。當時,評委席上坐著詞曲創作人丁曉雯和鄭華娟,兩人都看上了這把極具辨識度的聲音。比賽一結束,丁曉雯就迫不及待地把這個大學生推薦給了當時正如日中天的滾石音樂。

很快,張信哲就收到了面試通知。他對此毫無準備,迷迷糊糊地走到滾石的辦公樓門口,一抬頭,陳淑樺從他身邊擦肩而過,這位《明明白白我的心》和《滾滾紅塵》的原唱者讓張信哲緊張起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讓他更緊張的還在後面——辦公室里,等待面試張信哲的是李宗盛。當時,李宗盛任滾石音樂總監,他不僅自己唱歌,還一手打造了張艾嘉、陳淑樺、周華健等歌手,是當時點石成金的人物。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張信哲後來的回憶里,那場面試並不成功。「我們那年代的小孩,對演藝事業沒有太多理解,只是單純喜歡音樂,喜歡唱歌,不像現在的小孩,他們一入行就很清楚這個行業了。」張信哲說,面對李宗盛的提問,他亂答一通。雖然還是順利簽約了滾石音樂的子公司巨石音樂,但他後來才知道,或許是因為面試太失敗,自己的資料在滾石內部各個製作人手上轉來轉去,很長一段時間都沒人願意為他製作專輯。他最初的工作只是製作助理,一邊做些雜事,一邊等待機會。

轉機出現在1988年。滾石旗下女歌手潘越雲要出新專輯,取名《男歡女愛》。專輯的最大賣點是潘越雲與多位男歌手的情歌對唱,周華健、趙傳等人都在男歌手之列。

張信哲是所有合唱歌手中最名不見經傳的一位,但誰都沒想到,他和潘越雲合作的《你是唯一》市場反饋極好,說他因此一戰成名,一點也不為過。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八九十年代是滾石的黃金期,也是華語唱片的黃金期,歌手一曲成名后就會得到大把機會,所有優質的作者資源和製作資源都會向你湧來,當時的張信哲就得到了這樣的機會。

他很快發行了首張專輯《說謊》。之所以取名《說謊》,是因為當時的專輯企劃認為,一個單純的大學生形象,與「說謊者」的概念掛在一起,會有種惹人關注的反差感。

《說謊》的主題是愛情,但在那張專輯里,張信哲的形象還是單純的大學生,曲風也偏向當時的台灣校園民謠。「大家都在摸索,沒有清晰的方向,真正找到情歌這條路,其實還是在我退伍之後。」張信哲說。

因為念的是嚴苛的教會學校,沒畢業就出道成為歌手,這不符合學校規定,張信哲不得不休學。休學就意味著要入伍參軍,這是每個台灣男孩都要面對的人生歷練。於是,又風風火火出了《憂鬱》《忘記》兩張專輯后,張信哲消失在大眾視線里。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再回來已經是兩年之後。兩年,歌壇發生了很多變化。四大天王真正樹立了自己的權威,唱片業景氣的年代,新人也層出不窮。當年那三張專輯的粉絲離開校園,「學生情人」的定位已經過時了。張信哲和公司不得不做出調整。他摘掉戴了幾年的黑框眼鏡,書卷氣隨之淡去。兵役之後,從男孩轉型為男人,這是張信哲的新形象和新定位。

與此同時,好歌也來了。李宗盛作詞、黎沸揮作曲的《愛如潮水》真像翻湧高漲的潮水一樣,將張信哲推上了歌壇高處。

既然愛了就不後悔

再多的苦我也願意背

我的愛如潮水

愛如潮水將我向你推

緊緊跟隨

愛如潮水它將你我包圍

一個男人愛上一個內心苦楚的女人,邊愛邊心碎,即便心碎,也要守候在旁。這是李宗盛壓箱底的一首歌,他一直猶猶豫豫,找不到適合演繹它的人。

這首歌的風險在於,它不符合當時男聲情歌的主流價值和審美。「《愛如潮水》展現的是男人軟弱的部分,很直接的展現。當時,大部分男歌手都在演繹男人堅強的一面,柔軟的部分不太願意展露。聽眾也一樣,他們聽慣了男兒有淚不輕彈,當一個歌手為他們講述男人的柔軟,這其實是在考驗聽眾,需要他們敞開心胸去接受。」張信哲說。

按照常規的創作思路,《愛如潮水》應該屬於李宗盛一樣的經歷過滄桑的男歌手,聲音里有歲月的印記。但李宗盛跳出了老路子,把這首歌交給26歲的張信哲,看中的恰好是他的簡單和純粹。「用一個小男生單純的聲音來揭露男人隱藏的軟弱,或者說,是他們不懂得如何表達的軟弱,這是李宗盛想要的衝突感。」張信哲說,當時的這種選擇有點做實驗的成分,也是大家賭了一把。

張信哲至今慶幸,自己在剛開始音樂事業時就遇到了李宗盛,很多錄音棚技巧和情感的把握方法李宗盛都言傳身教給他了。當年,《愛如潮水》這一首歌就錄製了一星期,他每天晚上七點進錄音室,隔天早上九十點鐘才出來,即便是一個過渡音,李宗盛也要求他找到最好的表達方式。「是感嘆,還是無奈的嘆息?情感的把握和表達是要細細推敲的。」張信哲說,這種錄歌方式和剖析音樂的方法成了他沿襲至今的工作方式。

押注《愛如潮水》,李宗盛賭贏了,滾石賭贏了,張信哲也贏了。1993年,《愛如潮水》作為專輯《心事》中的主打歌發表,一開始成績平平,但經歷了一段蟄伏期后,突然火遍兩岸三地。

我再也不願見你在深夜裡買醉

不願別的男人見識你的嫵媚

你該知道這樣會讓我心碎

在《愛如潮水》里,張信哲扮演了一個痴情的、弱勢的男人,感情表達飽滿而直接,沒有任何遮掩,這種失意男人的形象在當時的男歌手中並不多見,再加上演唱者的聲音並非觀眾期待中的滄桑,而是清澈和高亢,這就更讓人印象深刻了。

因為《愛如潮水》,張信哲「情歌王子」的定位深入人心。

情歌的商業密碼

專輯《心事》奠定了張信哲「情歌王子」的地位,也讓華語樂壇開闢了一條全新的情歌路線。在這種情況下,滾石和張信哲都打算乘勝追擊,鞏固這一傷心男人的形象。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張信哲毫不避諱,自己從簽約滾石起,很長一段時間都在做商業音樂。既然是商業音樂,那就要在保證音樂品質的前提下,具備一定的商業性。「首先是傳唱度,也就是順不順口,歌曲難度不一定低,但它的情感和旋律要能吸引大家去跟著唱,能把觀眾很快帶入到一個特定的情境里。還有就是時代脈動,音樂的內容、歌詞要能直接反映時代特徵。」張信哲說,唱片時代的商業音樂大多有好的水準和相對好的品位,這與當下的市場狀況很不一樣。

情歌的商業性在於共情和喚起記憶,闡述的是一個大眾所能接受的或理想中的愛情觀,張信哲早期的很多作品都起到了這樣的作用。

《別怕我傷心》是《愛如潮水》之後最受歡迎的作品,這首歌收錄在張信哲1994年發行的專輯《等待》里。這原本就是李宗盛寫給張信哲的歌,入伍之前,他已經開始熟悉和練習這首歌,但因為當兵入伍,李宗盛把這首歌給了別人。原唱沒能把《別怕我傷心》唱紅,張信哲又對它情有獨鍾,於是,就用自己的方式重新演繹了。

表面看,張信哲是想拿回自己錯過的好作品,實際上,《別怕我傷心》也暗藏了他的情愫,當然,那也是當時很多當兵入伍的年輕人共同的情愫。

好久沒有你的信

好久沒有人陪我談心

…………

你和他之間

是否已經有了真感情

別隱瞞 對我說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下一頁

1/2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