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言】為什麼文殊菩薩不教善財童子,叫他去參訪?

第四個,破除傲慢。讓你在一切大眾當中,一切大眾裡頭有男女老少,有賢愚不等,有很有智慧的,也有很愚痴的。你不要看他很愚痴,很愚痴的人,他也有長處,也有你比不上他的。破除你的傲慢成見,以清凈心、平等心,不恥下問,這樣才能做到,普賢菩薩的禮敬諸佛,才真正充實自己。

 

第五個意思,是破執著偏空。因為有些人,有一等根性的人,他入了空界之後,他就覺得沒有好求的了,不需要求了!菩薩在此地示現,無求當中,我還要來求。這個意思深。因為你執著空,偏在一邊。執著有,也偏在一邊。無所求當中,我還是來斷惡修善,還是來求法精進,空有兩邊不住,顯示出中道第一義諦。這不是一句空話,依舊在日常生活當中;中道第一義諦,在日常生活當中,沒有離開生活。

 

第六個意思,表演給我們看,一切事就是修行,即事即行。穿衣、吃飯是修行,你每天日常工作是修行,沒有一樣不是修行!修什麼行呢?十度、十願。穿衣是十度、是十願;吃飯也是十度,也是十願。你從這個裡面去體會。所以大師講:「寧可少聞,便能證入。不在多聞,不行不證。」這是講修行證果。的確,一門足夠了。多聞,你不能多行,不能多證,還是沒用處。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第七個意思,是破說法。說法的老師,往往也有成見—我是老師,你是我的學生。這在世間法沒錯,可是你心裡頭有這個念頭,你就有分別、有執著了。所以叫他到處去參學,這種分別、執著沒有了。

 

第八個意思,顯示即位進修,表演給大家看。世、出世間法的修學,都有層次,按部就班,不要躐等,慢慢的來。每一位善知識,一定是介紹你,後面有一個善知識,意思就是叫你逐漸提升自己境界去進步,不要住在這個地方;住在這個地方,你就不能再進步。所以「戀德禮辭」,介紹后友,他有這個用意在裡面。

 

第九個意思,顯示佛法無盡的深廣。你就是普遍的侍奉善知識,普遍的去參學,也沒有辦法盡其地緣,顯示佛法深與廣。真實的善友,都自己謙虛,讚歎別人勝過自己。如果是凡夫,智慧沒有現前,他怎麼能辨知?末后這一條,清涼大師講,顯示出善財跟善友,互為緣契。這個意思,跟我們中國古德所講,所謂「師資道合」。老師幫助學生,學生也幫助老師,這兩方面相輔相成的。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善財有能力、有願望來求學,引發善知識的教誨。善知識有智慧,有能力教導他,幫助善財童子證入,所以互相交徹,能所一如。這是我們常講:「教學相長」。你要想成就智慧,你要熱心教別人;你教別人,才成就你的智慧。平常講經也是如此,經一堂課講下來了,這一個半小時,如果要沒有人問,講完就算了,好像很圓滿。假如有人提出幾個問題,的確是還沒講圓滿,這裡頭是還有問題,沒有發現。這一問才問出來了。不問的時候,沒想到。一問的時候,立刻想到。再一分析的時候,這智慧就現前,這個就是相輔相成。

 

所以善財跟善友,你要明了之後,他是一不是二,正是《華嚴》裡面所講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這善財留意,按照這個順序,四十一個位次,達到究竟圓滿。沒有善財,也就沒有善友;沒有善友,也就沒有善財。換一句話說,沒有學生,那來老師?沒有老師,也就沒有學生。師生關係一定是求學跟教學的交互才建立的,離開一方面,兩方面都沒有。所以上面十個意思,無非都是說明師資之道,說明教學的楷模,這是我們要懂得它這個深意。為什麼文殊菩薩不教?他有這個意思在。摘自  華嚴經行願品吉祥雲比丘章(第一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殊菩薩、普賢菩薩發願往生偈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上一頁

2/2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