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靜,二緩,三謙,四讓,五淡,六平,七安,八順,九和!

一靜,二緩,三謙,四讓,五淡,六平,七安,八順,九和!

保持內心和諧,不卑不亢,

形成自己的內心秩序,也就成了一個內心強大的人。

靜能生慧。

 

水靜極則形象明,心靜極則智慧生。

 

諺語說:「一動不如一靜。」

 

靜能培養人的內心定力。

 

「人定勝天」的「定」字應做定力講,人的內心有了定力,就沒有戰勝不了的困難。

 

古人云:「天地間,真滋味,唯靜者,能嘗得出。」

 

嚼得菜根,耐得寂寞,坐得冷板凳,是人生的一種高境界。

 

世味清淡靜心養,人間炎涼冷眼觀。

 

自靜其心延性命,無求於物長精神。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古人說:「事急則變,事緩則圓。」

 

快一點危險叢生,緩一刻風平浪靜。

 

碰到事情不要操之過急,而要慢慢地設法應付,可以得到圓滿的解決。

 

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這樣,宜緩不宜急。尤其是人際關係的修復,有時就像整理亂繩一樣,一味胡拉硬拽,關係必然越來越糟。

這時候必須緩一緩,找到癥結所在,先集中精力打開癥結,問題才能迎刃而解。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越是成熟的稻穗,越懂得彎腰。

 

古人說:「好說己長便是短,自知己短便是長。」

 

孟子有個學生叫樂正子,他去魯國當大官,孟子高興得晚上睡不著覺。

 

別人問,你這個學生有什麼優點呢,他做官你這樣高興?

 

孟子回答,說實在的,樂正子的能力不是很強,德行也不是很高,但是他有個好處,就是謙虛,喜歡聽取別人的建議。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忍一時風平浪靜,讓一步海闊天空。

 

在矛盾糾紛中忍讓是寬容,在名譽利益中退讓是淡泊。

 

大是大非,涉及到原則問題,不能退讓。

 

在非原則的問題和無關大局的事情上,善於溝通和理解,善於體諒和包涵,善於妥協和讓步,既有助於保持心境的安寧與平靜,也有利於人際關係的和諧。

 

一個有涵養的人,不會因為枝節問題與人發生爭吵,當我們面對矛盾時,要刻意忍讓,巧妙化解,善於變寒霜為春風,化干戈為玉帛。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下一頁

1/2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