誦一段佛偈,願你在這五濁世間,找到清涼凈土!

誦一段佛偈,願你在這五濁世間,找到清涼凈土!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這句簡單的偈頌你一定不陌生,但它究竟有何神奇的魅力,讓七佛都反覆宣講?

「妙音觀世音,梵音海潮音...」為何菩薩在佛陀說法后,還要再重複同樣的話語,難道經文的本質也是「復讀機」?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今天,一起走近「偈頌」,領略它背後的拳拳赤心與清涼凈土。

『偈,是一首記錄佛法的詩』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佛經中有三藏十二部,就是把佛陀所說的法,按「散文、詩歌、故事、論文」等十二個體裁分門別類,而偈頌便相當於用「詩歌」的形式,記錄佛法,傳唱四方。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自凈其意,是諸佛教

——《增一阿含經》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首耳熟能詳的偈子,是阿難對迦葉尊者「何等偈中出生三十七品及諸法?」的回答;也是鳥巢禪師對白居易「如何是佛法大意」的回復。

其實早在阿難之前,便有七位佛都講過這句偈子,意思是佛法的真正精神,是要修行人通過斷惡修善,回歸清凈的自性。

佛教把清凈的心比作「水」,行惡如撒鹽入水,行善如撒糖入水,是苦澀的咸還是甘潤的甜,恰如人飲水,唯有自知,是不用向外玄求或證明的,關鍵還在於「自凈其意」。

『偈,是一曲禮佛的讚歌』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古印度,人們特別喜歡寫那些能唱出來的文章,所以當時人們覲見國王,就有歌詠、讚歎的儀式。而佛經中大量的偈頌歌贊,便效法這種形式,作為禮佛、頌佛的唱辭。

天上天下無如佛,十方世界亦無比

世間所有我盡見,一切無有如佛者

——《佛本行集經》卷四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首偈子的作詞、作曲者便是佛陀。在久遠劫前,一位童子在洞窟中遇到了舉身放光的弗沙佛,他心生歡喜,合十禮佛七日夜,並用上面這首偈子讚歎弗沙佛。

因為贊佛的善緣,童子比起較早發願的彌勒菩薩,提早了九劫的時間證悟成佛,佛號釋迦牟尼。

『偈,是一段對佛法的重溫』

妙音觀世音,梵音海潮音

勝彼世間音,是故須常念

——《妙法蓮華經》

這一段是無盡意菩薩把佛陀所說的觀世音菩薩的功德用偈子的方式再講一遍。

這是因為佛陀每次講法時,總有人中途被精妙的佛法所吸引。為了方便這些「插班生」也能聽到前面錯過的內容,同時也為了加深大家的記憶,佛菩薩便會作偈來複述,這是佛菩薩的慈悲與智慧。

『偈,是佛菩薩度眾的慈舟』

自歸於佛,當願眾生

紹隆佛種,發無上意

自歸於法,當願眾生

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自歸於僧,當願眾生

統理大眾,一切無礙

——《華嚴經》

這首偈子非常動人,因為它要求我們在發心皈依的時候,還要能做到「當願眾生」,意思是我們不僅為了讓自己從生死愛河中解脫而皈依,也要為解脫眾生而努力。

曾經就有一位國王向僧人詢問是否可以帶業往生,僧人便向他開示:如果把一塊石頭放在水面上,它會沉下去嗎?答案是肯定的,但如果我把它安置在船上,它非但不會沉,還能與其他石頭一同被帶至遠方。這裡的船是指皈依,而一首首偈子同樣也可作為渡人的慈舟。

『偈,是禪師的會心一笑』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下一頁

1/2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