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可以穿牆、預知、分身……為什麼後來又放棄了神通?

忍辱需要終生去實踐,需要不斷地去開發,不斷地去改善。忍辱是心智成熟的最重要的內容——如蒂帕嬤所說,是最高的「使命」。

放開你的心

「你的頭腦是你所有的故事」

蒂帕嬤不是說頭腦是你的大部分故事,她說的是頭腦中除了故事,別無它物。這些故事都是個人所上演的戲,它創造出和維持著個體認同感——我們是誰,我們所做的是什麼,我們更夠或不能夠做什麼。如果我們對這些故事沒有覺知,無盡的思想之流就會驅使並限制著我們的生活,而且那些故事將變得不具實質。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蒂帕嬤挑戰那些信任並且執著他們的故事的學生。當有人說:「我辦不到」,她會問:「你肯定嗎?」或「誰說的?」或「為什麼不能呢?」她鼓勵學生去觀察他們的故事,去了知其空性,以及去超越他們施諸其上的限制。「離開思想」她如此勸誡,「禪修與思想無關」。

同時,蒂帕嬤教導我們:心不是要去除掉的敵人;在將心當作朋友的過程中,在了解、接受它的過程中,它不再是問題。

冷卻情緒之火

「惱怒是火」

不論來訪者是誰,不論他們處在何種情緒狀態、何種境況,蒂帕嬤總是充滿慈愛地接見他們中的每一位。我們能夠對自己的情緒同樣發出接納之心嗎?我們能夠像對待訪客那樣慈愛地對待它嗎?我們是否能夠允許他們來來去去而不以可能有害的方式去反應嗎?

「許多在日常生活中發生的事件都不如人意」,蒂帕嬤說道,「有時候,我經歷著一些惱怒,但我的心仍然著保持冷靜。惱怒來了又走。我的心並不受它的干擾。惱怒是火,但我沒有感到熱。它是如此清楚地生起和滅去」。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有位禪修教師,1980年她在家中接待了蒂帕嬤。她說有一次他的丈夫向蒂帕嬤質疑這一點。「蒂帕嬤在談論保持平靜、平等心、不發怒的重要性,我的丈夫問她,如果有人傷害、威脅Rishi(蒂帕嬤的孫子),你會這樣嗎?」

「當然,我會阻止他』,蒂帕嬤說道,『但不會發怒』」。

簡單生活

「過簡單的生活。簡單的生活對什麼東西來說都是有益的。過於閑適的生活對於修行是個障礙」。

蒂帕嬤在各個方面都過著簡單的生活。她對社交保持節制。她不會去談論不必要的東西。她不會引起別人的關注,更不會引起別人的抱怨。她要求自己以及學生的守則是,做人誠實,永不責人。

蒂帕嬤經常在靜默中簡單地休息。「獨自一人的時候,我總是返觀內心」,她如此說道。她不會把時間花費在對生活沒有必要的事情上。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蒂帕嬤做每一件事都不會為下一件事憂心,正如禪修中我們練習在某個時段中把全部的注意力放在一個事物上一樣。「去想過去和將來的事情」,她說道,「會毀掉屬於你的時間」。無論什麼事情,她總是全神貫注,從容,平靜,簡單地去做。

祝福他人

「祝福你身邊的人,會讓你在每時每刻保持全神貫注」

蒂帕嬤不斷地祝福。她細緻入微地祝福別人——誇獎別人,讚歎別人,撫摸別人的頭髮……她的祝福對象不局限於人。在登上飛機前,她會為它祝福。坐進一輛汽車,對她而言也是一個發出祝福的機會,她祝福那輛車,也祝福司機和加油的人。

隨時實踐這種祝福精神,一個平凡的人也會變得有些特別。這是一種時時與優雅相遇的方式。

普敬法師評:她是一個開悟者,她不受思想和情緒的束縛,從腦袋故事思想和情緒中徹底解放出來,這就是覺醒。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所以她說:你的頭腦是你所有的故事」,並不是說頭腦是你的大部分故事,說的是頭腦中除了故事,別無它物。這些故事都是個人所上演的戲,它創造出和維持著個體認同感——我們是誰,我們所做的是什麼,我們更夠或不能夠做什麼。如果我們對這些故事沒有覺知,無盡的思想之流就會驅使並限制著我們的生活,而且那些故事將變得不具實質。

保持正念不是蒂帕嬤「要去做的事情」,正念一直與她溶為一體。

擁有正知的開悟者,從來都是完全安住在當下的,安住當下就是保持全然的正知,不隨妄念情緒而轉,不會無意義的回憶過去和幻想虛幻的未來,如實的觀察妄念來來去去而不受其束縛,如此久之則妄念自銷,保持正知,無論何時何地。

註:蒂帕碼很好的把正知(覺知)的力量運用到了生活之中,我在別的文章說過,這是一種禪修,也是通往開悟的最快途徑,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學著去保持「覺知」,覺知(正知)的力量足夠強大,就能抵達開悟。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上一頁

2/2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