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吞口水」的大秘密

 

一、自古養生重唾液

 

聚津而咽之的咽唾養生術,是我國傳統醫學寶庫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歷史和極為豐富的內容。

 

李中梓在《醫院必讀》中說,祖先造字以千口水為"活"字,可見古人對口水作用的重視。

 

中醫認為人的健康與壽命取決於五臟六腑的虛實和經脈氣血的盛衰。

 

我國傳統醫學認為唾液能滋養五臟六腑,養生學家把唾液稱之為"金津玉液",還給予"瓊漿"、"金漿"、"金津"、"玉液"、"玉泉"、"華池之水"等美稱,唾液是人體津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生命的物質基礎之一,咽下后可化生津血,滋養五臟六腑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李時珍《本草綱目》上云:唾液能"灌溉臟腑,潤澤肢體,祛病延年"。他在《本草綱目》中說:"人若能每天不吐唾液,則精氣常留,顏容形槁,眼明耳靈。相反,經常吐唾液,則損精神,顏枯形槁。李時珍認為唾液有促進消化吸收,灌溉五臟六腑,滋陰降火,生津補腎,潤澤肌膚毛髮,滑利關節孔竅等重要作用,李時珍說"唾精,乃人之精氣所化。

 

清雍正年間,有位著名醫生程國彭,在其所著《醫學心悟》首卷《治陰虛無上妙方》中把津液稱作:"華池之水,人身之金液也",在論述它的作用時寫道:"敷布五臟,灑陳六腑,然後注之於腎而為精"。並指出其方法為:"常以知舐上齶,合華池之水,充滿口中,乃正體鄶氣,以意目力送至丹田。"此即練功中所說的"練津化精"之法,程國彭緊接此文後邊的《人蔘果》中把"金液"比作"人蔘果",並指出:"凡病危而復安者,不論有參無參,皆其肯服'參果'者也。凡病癒而複發者,不論有參無參,皆其不服'參果'者也。世人請自思維,定知此中消息。"此乃程國彭積一生治病之經驗談也,由此可見他對吞津法評價之高矣。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明代龔居中《紅爐點雪》指出:津既咽下,在心化血,在肝明目,在脾養神,在肺助氣,在腎生精,自然百骸調暢,諸病不生。

 

孫思邈在《備急千金要方》中記載了一個曹操問皇甫隆養生長壽秘訣的故事,曹操問皇甫隆為什麼一百多歲了還耳聰目明,體力不衰。皇甫隆回答說,蒯京活了一百二十歲還很壯實,靠的是清晨起床前叩齒和咽唾液,我是學了他的經驗而長壽的。

 

 

二、唾液養生之謎

 

唾液俗稱"口水"又稱津液,是口腔中的精華。是由唾液腺分泌而來,人的口唇,頰,齶等處的黏膜下,有許許多多大大小小的唾液腺分泌唾液,其中腮腺、頜下腺和舌下腺,是人體的三大唾液腺,它們分佈在口腔壁及舌下,每對唾液腺都有導管與口腔通連。

 

 

中醫學認為:「五臟化五液,心為汗,肺為涕,肝為淚,脾為涎,腎為唾,是為五液。」意思是唾液為脾腎所化,腎為人體先天之本,脾為人體後天之本,脾胃富集了五臟之精,氣血之華,故唾液中含有很多有益於人體健康長壽的物質,對養生保健有著特殊的作用。古代醫家曾認為,唾液充盈者必體質強壯,並根據唾液盛衰來判斷疾病狀況。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現代醫學研究證明,唾液中有許多與生命活動有關的物質。

 

唾液中含有澱粉酶、溶菌酶、過氧化物酶、粘液蛋白、磷脂、磷蛋白氨基酸、鈉、鉀、鈣、鎂等物質。這些物質具有消化食物、殺菌、抗菌、保護胃粘膜等作用。

 

唾液中含有一種使人保持年輕的激素,它能強化人的肌肉、肌管、骨骼、軟骨和牙齒等的活力。更多內容,請關注修行圈公眾號。

 

唾液中還含有一種特殊的唾液生長因子,能促進人體細胞的生長分裂,縮短皮膚傷口的癒合時間,具有保護皮膚的彈性的功能。某些鳥類的唾液腺很發達,它們以唾液將海藻粘合而造巢,如金絲燕所築的巢,就是中國著名的滋補品"燕窩"。

 

唾液中包含了血漿中的各種成分,有十多種酶和近十種維生素、多種礦物質以及有機酸和激素。

 

唾液中還有一種唾液腺激素,能刺激人體的造血機能,延緩身體各個組織器官的衰老,預防老年性疾病,有利於人的健康長壽。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依據美國喬治亞大學研究結果顯示,會致癌的黃麴黴素、亞硝酸鹽若與唾液接觸三十秒后即會稀釋抑制。換言之,唾液有很強的防癌效果,也是天然的抗癌劑。

 

除此之外,又因其具有消除從氧氣和食物中產生對人體有害的自由基,且所含溶菌可殺滅病毒和細菌,因而口水不但是身體可自制自備的保健利器,同時也是養顏美容與護膚減肥的佳品。

 

還有人認為,唾液養生屬於氣功的一種,其中蘊含很多深奧的養生原理。不管怎樣,古代養生家多種多樣的實踐都證明了唾液養生確實有很好的祛病強身、延年益壽、美容等效果。

 

 

三、唾液對人體養生的九大功能

 

中醫有句老話,叫做「留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機」。中醫中講的津液是構成人體生命的重要物質基礎之一,在人們的保健生活中,這句老話是很有意義的。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一是止血作用:

 

口水能促進血液凝固,口內外傷或拔牙后引起出血時口水可幫助止血。

 

二是潤滑作用:

 

口水中含有黏液素,可使口腔潤滑柔軟。

 

三是沖洗作用:

 

能把食物殘渣沖洗掉,以保持口腔的清潔衛生。

 

四是稀釋作用:

 

當酸、苦等刺激性東西進入口腔時,口水分泌增加,把它稀釋,便於吐出或咽下。

 

五是抗菌作用:

 

口水中的各種有機和無機成分通過不同機理,產生一定的抗菌作用,可以防止口腔、咽喉和牙齦發炎。

 

六是治傷作用:

 

口水中有一種神經生長素,這種生長素能顯著地縮短傷口癒合時間,能加速燒傷皮膚的癒合。

 

七是消化作用:

 

口水中含有大量澱粉酶,能把澱粉水解為麥芽糖,使之易被吸收。

 

八是抗衰作用:

 

口水中含有一種能使人保持年輕的「唾液腮腺激素」,能使人聰明、齒堅、肌強,這樣即使人到老年也會紅光滿面,不減青春活力。

 

九是防癌作用:

 

依據美國喬治亞大學研究結果顯示,會致癌的黃麴黴素、亞硝酸鹽若與唾液接觸三十秒后即會稀釋抑制。換言之,唾液有很強的防癌效果,也是天然的抗癌劑。

 

可見,「口水」是寶貴的,不能隨意浪費、棄失,要善於促進口水的分泌,達到健身強體、養生長壽的目的。

 

 

四、神效咽唾術功效概述:

 

中醫極為重視唾液的功用。歷代醫家對於咽唾養生術的功效有著豐富的、多角度的認識。

 

1.保健強身

 

養生延壽東晉名醫葛洪晚年隱居廣東羅浮山中養生,因其常以咽津代食,而被時人尊為「葛仙」。唐代名醫孫思邈極力推崇咽唾術,「白玉齒邊有玉泉,涓涓育我度常年」,並稱此為他盡享天年的妙法之一;他還在《養生銘》中提到「晨興漱玉津,可祛病益壽」著名養生家陶弘景在《養性延命錄》中所引的《黃庭經》也載:「玉池清水灌靈根,審能修之可長存。」

 

補虛勞,益精血存得一分陰(津液),則保得一分命。《攝生詠》中寫道:「飢餓欲死,便閉口,以舌攪上下齒,取津液而咽之,一日得三而六十咽,便佳。」《諸病源候論》云:「舐唇,嗽口,舌聊上齒表,咽之三過,殺蟲,補虛勞,令人強壯。」又津血同源,唾液是人體津液的重要組成部分,故咽唾可以養血。《養性延命錄》中寫道:「每餐前後嗽玉泉,滿口咽下,可治發血之窮,齒骨之窮,爪筋之窮。」

 

灌溉五臟,調暢百脈歷代論述頗多。明·張景岳曾說:「咽氣津者,名天池之水,資精氣血,蕩滌五臟,生溉元海,一名離宮之水,一名玉池,一名神水,不可唾之,但可餌之,以補精血,可益元海也。」《醫心方》則更深刻地指出:「口為華池,中有醴泉,漱而咽之,既潤臟身,活利百脈,化養萬神。」

 

美容駐顏《諸病源候論》認為咽唾可治白髮,即「咽唾三過,常數行之,使人齒不痛,發牢不白」。《黃庭經》載咽唾可使人「體內光澤氣香蘭,卻無百邪玉煉顏」。

 

2.祛邪治病

 

補益腎虛早在2000多年前的醫書《素問遺篇·刺法論》中就有「餌舌下津令無數」可治腎病之說:「腎有久病者,可以寅時面向南,凈神不亂思,閉氣不息七遍,以引頸咽氣順之,如咽甚硬物,如此七遍后,餌舌下津令無數。」

 

明代醫家李時珍編撰的《本草綱目》,唾液被正式列為藥物收入《本草綱目·人部·口津唾》部。唾液有多種稱謂:靈液,神水,金漿,醴泉。李時珍曰:唾津,乃人之精氣所化。人能每旦漱口擦齒,以津洗目及常時以舌舐拇指甲,揩目,久久令人光明不昏,又能退翳。凡人有雲翳,但每日令人以舌舐數次,久則真氣熏及,自然毒散翳退。《枕中記·導引法》也說:「口傍咽液,無數也。常行之,令人眼目清明。」

 

消腫解毒李時珍謂:皰腫,疥癬,齇皰,五更未語者,頻塗擦之。對唾液具有消腫解毒功效的認識在古籍中頗為多見,如《幻真先生服內元氣訣·調氣液訣》曰:「喉中痛,不能食,是熱極狀也…以舌攪華池而咽津,復呵,復呵,令熱氣退,止。但喉口中清水甘泉生,即是熱退五臟涼也。」又如《諸病源候論》說:「清靜,以雞鳴,漱口,三咽之。可調和五臟,殺蠱蟲,令人長生、治心腹病。」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滋陰增液《醫學心悟·治陰虛無上妙方》把唾液看作是治陰虛無上妙方,認為其以真水補真陰,同氣相求,必然之理也。而治虛「六味地黃」等葯「以為滋陰壯水之法,未為不善,而獨不於本原之水,取其點滴以自相灌溉,是舍真求假,不得為保生十全之計」。此外,《保生秘要》記載了唾液治療陰虛津液不足的便秘證:「以舌頂上齶,守懸雍,靜念,而液自生,候滿口赤龍攪動,頻漱頻吞,聽降直下丹田,又守靜咽數日,大腸自潤。」

 

 

五、神效咽唾術的機理:

 

1.唾液與腎的關係

 

腎生唾《內經知要·卷上》曰:「腎為水臟…命門在兩腎之間,上通心肺,開竅於舌下以生津。故古人制活字,從水從舌者,言舌水可以活人也;舌字從千從口,言千口水活成也。津與腎水,原是一家,咽歸下極,重來相會,既濟之道也。」唾由腎精化生,經腎氣的推動作用,沿足少陰腎經,從腎向上經過肝,膈,肺,氣管,直達舌下金津,玉液二穴,分泌而出。故《素問·宣明五氣篇》有「五臟化五液,腎為唾」之說。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腎生唾腎為水臟,主津液,即腎對津液的輸布排泄代謝維持起著主宰的作用。腎之精氣充盛,賴腎中精氣的氣化作用,能蒸化津液,唾液才能源源不斷地上澤口腔,致口中和合,食飲甘味。另一方面,腎又有攝納固藏之功,控制唾液滲泄之量,防止津液無故丟失。

 

咽唾對腎的作用唾為腎液,咽唾就「能夠灌溉臟腑,潤澤皮膚,吞咽而不吐,則腎水充旺,顏色不槁,足以降火養心」。程鍾齡《醫學心悟》曰:咽口津是「所謂以真水補真陰,同氣相求,必然之理也」。所以吞咽口津,既能夠滋補腎之真陰,又能降伏心之真火,使乾坤交泰,水火既濟。反之,若口中唾液不足,則說明心腎不交,腎水不能上達,津液乏少。

 

由於唾液源於腎精,腎主骨,齒為骨之餘。通過叩齒咽津,則能補養腎精。相反如將唾液吐出,則會損傷正氣。《雲笈七籤》云:「多咳唾失肌汁」「多唾令人心煩」。《瑣碎錄》中寫道:「遠唾損氣,多唾損神」。醫家李時珍,獨列「口津唾」一節,明確地作了闡述,告誡人若能「終日不唾,則精氣常留,顏色不槁。若久唾,則損精氣,成肺病,皮膚枯涸」。

 

2.唾液與脾的關係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下一頁

1/2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