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決定了管理的方法,行自己最適合方式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西方人的世界觀和東方人的不同。東方人把世界看成一個整體,由整體到個體。就像我們企業里有些老闆把員工自然而然地看成自己的人,看成自己的兄弟、晚輩。當然,不是個個老闆都是這樣,但是這樣的老闆也不少。

東方人的思維方式都很接近。日本人也很抱團。終身雇傭制在我們國家都破了,日本人還沒打破。他們的整體觀非常強。所以,日資企業與供應商是長期合作的關係。豐田、本田搬到中國大陸某個地方,它們的供應商大批量地就跟著過去了。它們的供應商一般都不換的。所以,日本豐田有豐田系,本田有本田系。

這是東方文化的特點:總是把這個世界看成一體的,總是把自己跟別人看成一夥的。從酒桌上你就看得出,本來大家互不相識,喝著喝著,抱頭痛哭的,稱兄道弟的,發誓許願的全來了,一頓酒下來,這種和諧的氣氛會讓你弄不清他們究竟認識了多久。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又如,到東北吃飯,你一進餐館,老闆就說,咱家有什麼菜,咱家價錢是如何便宜。初來咋到的外地人會就覺得奇怪,怎麼變成咱家了呢?難道吃飯不要錢嗎?如果這樣想,你就要鬧笑話了,你吃完飯,他還是找你付錢的。你千萬別說,咱到咱家來了為什麼還要付錢呢?「咱家」只是個概念,他的意思是說,你到這裡來吃飯,很親近的。歸根結底,這是一種群體式、整體式特點的體現。

中國過去的大宅子很多,幾百套房子就是一家,一個大宅子,一大家族全住一起。在山西、山東、福建,這樣的宅子比比皆是,到處都有,大宅子里有一兩百間房子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中國過去的生活方式是以家族的方式而存在的,人一生下來就生活在大家庭里、大家族裡。所以他的個人意識相對淡薄,他的群體意識相當強。每一個人都是群體培養出來的,每一個人都要為群體負責。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你到中國的那些農村多走一走,你就會發現,中國人的群體意識已經成了幾千年傳承下來的一個基因。你到梅州、福建的那些圍屋、土樓去,你會看到一兩百人住在一個土樓里。從這些家族裡面出來的人,他的群體意識都很強,他認為自己就是大家養活的。所以過去有吃百家飯之說,意味著哪個小孩哪怕父母不在了,一樣養得活。這家吃一點,那家吃一點,就長大了。現在恐怕就麻煩了,父母不在了,估計這個小孩就沒人管了。這個社會,傳統的東西正在解體。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下一頁

1/2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