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效應」很重要,家長不管,會影響到孩子整個國小階段

"三年級效應」指的是:孩子在小學一、二年級的時候非常優秀,但到了三年級後,成績不斷下滑,甚至出現厭學情緒。

各位家長一定重視起來!

很多家長會發現,孩子剛入學時,上一、二年級很容易就得高分,90分、100分拿的很容易,但是到了三年級,就突然降到70、80分了,並且很難再上90,而且不是一個兩個孩子是這樣,這是一個普遍現象。

為什麼這個現象是普遍的?因為「三年級是道坎。」

小學一二年級所學的知識點固然是小學階段裡最少的、最淺顯的,孩子不用費特別大的力氣就能學會。但是,孩子之間拉開的差距豈是試卷上的數位就能全部展現出來的?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三年級效應」——孩子在小學一、二年級的時候非常優秀,但到了三年級後,成績不斷下滑,甚至出現厭學情緒。

答案:不是初三,也不是高三,而是小學三年級。

 

曾經有小學老師總結過:三年級各科成績能維持在95分以上的,高三基本能考上一本。

「三年級是道坎,更是分水嶺。」各位家長一定要重視起來,幫助孩子渡過難關。

有資深老師總結過學生在三年級出現滑坡的幾種情況:

1、一二年級經常考90多分的,一下子跌到80分。

2、上課無精打采,經常開小差,不願意回答問題。

3、作業錯誤率越來越高,做過的題也會一錯再錯。

4、不是不做作業就是不聽課,經常被老師罰留堂……

5、家長都很擔心,明明之前成績挺好的,怎麼一下子就跟不上去了?

有經驗的老師都知道,這是典型的「三年級現象」。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為什麼這些症狀都會集中出現三年級呢?

小學六年分三個階段,一二年級的孩子還太依賴父母,五六年級的孩子已經能夠自主學習。

就像初中升高中理解跟不上、成績跟不上一樣。三年級是整個小學階段從不知到有所認知的過渡期,不同孩子會在這個階段拉開分水嶺。

在三年級的階段,尖子生對於學習有了自主性和自尊心,想要好好學,也想拿到好成績。普通生不主動、不自覺、不積極,也就慢慢掉隊了。

遇到過一些不重視教育的家長,覺得小學輕輕鬆松就過去了,孩子的學習不用管。

 

「小學知識能有多難,不看書都能考及格!」

「孩子嘛,玩最重要,上初中再學也不遲。」

其實沒錯,一二年級確實比較簡單,只要聽課了,考試基本都會做。但三年級就不會這麼輕鬆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三年級是從簡單的識字寫字到複雜的閱讀寫作,從簡單的加減乘除到複雜的四則運算,學習難度直接翻倍,也就意味著孩子的學習要實現跨越。

這是意識覺醒的三年級,也是記憶、思維邏輯和寫作培養的重要時期,三年級是未來學習的墊腳石,更是道「坎」,或者說它是個「坡」,正是這道坡促使孩子抬起腳,往上走。

為了更好地解決「三年級效應」,我們首當其衝的要找到哪些孩子會成績劃破以及為什麼會成績滑坡?

有學者曾說過:滑坡的背後,滑的是成績,缺的是習慣。

以下三類孩子最容易出現「三年級滑坡」: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麵專頁

 

1、 基礎不扎實

那些一二年級背一首詩都很費勁,好不容易背下來矇混過關的學生,事實證明上了三年級明顯吃力了。因為三年級更注重的是閱讀和理解。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基礎知識不扎實,死記硬背,基本功不過關,孩子就很難理解複雜的知識,難以適應自主學習。

2、 學習不積極

那些在課堂上以前從來不怎麼聽課、不愛寫作業、不舉手發言、也從不預習複習的學生,在三年級後課本難度加大,但學習的積極性卻未改變,還沒把學習真正當成自己的事。

大多數尖子生的背後,都有個擅於學習或育兒的爸媽,如果說孩子在三年級了還一味地對於學習無所謂的態度,問及背後的原因,很大責任可能就在家長了。

家長到了三年級還不嚴加管教,可能就養成了小孩子一生的學習壞毛病了。

3、 自主學習能力差

有些孩子在一二年級,由於剛剛開始接觸小學教育,寫作業和學習都十分依賴父母,不僅要父母督促著完成作業,甚至要家長幫忙做作業。

而自主學習能力差的孩子,上了三年級就吃不消了。

因為到了這個階段,家長能幫忙的已經很少了。正因為管不到,孩子才下滑得更快。我們所看到的成績滑坡,都是孩子的學習能力出了問題。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下一頁

1/2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