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有個家卻不想回?諮詢師:面對原生家庭的壓力,沉默是你的反抗,暴躁是呼喊…

你曾經被迫承受一切,而現在你除了默默忍受以外,還有更多不同的選擇,如爆發、溝通,以及拒絕對話。

你的最大成就,就是讓自己在同樣絕望的情形下,有了選擇的權利。

不要責備自己,你所遭遇的狀況,並不是你的錯,只要你一直在努力成長和完善自己,你就是對的。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一直努力成長和完善自己,你就是對的。(示意圖/photoAC)

 

今天的這些看似難以改變的困局,其實是你的父母拒絕反思和成長的結果。命運是公平的,拒絕成長的人,會永遠生活在一如既往的狹隘、焦慮和恐懼當中,永遠不明白自己為何感覺不到發自內心的滿足感。這個道理他們可能最終也無法明白,你無法拯救他們,你只要拯救自己,你做到了。

 

不要懷疑自己,你只是在一個特定的場景下,被激發起自我保護的本能。沉默是你的反抗,暴躁是你的呼喊,這些本能曾經幫助你在逆境中得以生存。現在你學會了用新的方式與自己相處,你懂得了更好地照顧自己的感受,而過去那些本能反應,讓它們繼續存在吧,因為在大多數情況下,你已經不需要依賴它們。

 

最後,不要對未來感到絕望。原生家庭的狀況無法改變,但你有能力也有權利為自己爭取美好的生活。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原生家庭的狀況無法改變,但你有能力也有權利為自己爭取美好的生活。(示意圖非本人/KBS world@facebook)

 

作者|史秀雄

 

中國心理諮詢師(同台灣諮商心理師)。多倫多大學社會工作碩士,師從知名社工和心理學教授曾家達,專注青年情感、個人成長和心理健康諮詢。職業理想是讓自己失業,因為那就意味著大家都過得很幸福了。

 

本文經授權轉自寶瓶文化出版《假性親密關係:為什麼我們看似親密,卻貌合神離?》(原標題:那個不想回的家)

責任編輯/蔡昀暻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上一頁

2/2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